国鉴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3-09 21:35:21阅读量:4442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作者通过调查广东省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现状,分析指出广东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存在专业师资缺乏、部分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把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在制度管理、业务培训、实践基地、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调查分析?对策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也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重点。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尤其是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提出新要求。为更好地了解广东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技工教育内涵发展,2014年我们开展了国家重点以上(含国家重点,下同)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以广东省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为调查对象。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现有60所,占全省招生技校(151所)的39.74%,其中技师学院32所、高级技工学校14所、技工学校14所。这60所技工院校分布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是技工院校的龙头和骨干,集中反映了广东省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状况。

2.调查内容

(1)2013年广东省技工院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职称、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以及一体化情况。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订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15大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职称、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以及一体化情况。

(3)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学历、职称、技能、编制、来源、教师上岗证情况。

(4)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3.调查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1.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广东省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实际承担各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学工作的实习指导教师有6873人。据综合情况统计,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在职教职工18455人,专任教师12865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占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专任教师的53.42%。根据学校管理人员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总体上看,广东省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技能,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取得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

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提供的全国技工院校2011—2013年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情况统计数据,与全国各地区比较,广东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分类情况

(1)72%的实习指导教师有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4965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2.24%;大专以上学历6437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93.66%;其他占6.34%。

(2)58%的实习指导教师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师和高级技师共4003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58.24%;高级工及以上5674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82.55%;中级工及以下1199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17.45%。

(3)80%的实习指导教师持有教师上岗资格证。持有教师上岗资格证的5512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80.2%,还有19.8%无教师上岗资格证。

(4)54%的实习指导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职称。高级实习指导教师466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78%;一级实习指导教师1597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23.24%;二、三级实习指导教师占24.12%;无职称的占20.88%,其他职称占25%。

(5)一体化教师约占66%。理论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师有4527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5.87%,占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专任教师的35.19%。

(6)61%的实习指导教师是在编人员。在编4234人,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1.6%;不在编占38.4%。

(7)24%的实习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来自企业的1657人,占总数的24.1%;大专以上院校毕业生4330人,占总数的63%;来自技工院校毕业生615人,占总数的8.95%;其他占3.95%。

3.20个主要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情况

据统计,2013年广东省技工院校培养了11.52万毕业生,共有722个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在技校学生培养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分析实习指导教师的情况,我们选取毕业生人数最多的20个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作为研究对象。20个专业是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电子商务、会计、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检测、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现代物流、商务文秘、计算机广告制作、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烹饪(中式烹调)、幼儿教育、市场营销、服装制作与营销、饭店(酒店)服务等,其毕业生总数占全省毕业生总量的54.95%,占有较大比例,是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20个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是我们调查分析的重点对象,其情况如下。

(1)数量总体适当,职称结构基本合理。20个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共有5412人,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8.74%。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348人,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4.67%,占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43%。一级实习指导教师1277人,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9.96%,占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23.69%。二、三级实习指导教师1409人,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二三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84.98%,占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26.03%。未定职级1037人,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未定职级总数的72.26%,占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19.16%。职称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呈菱形状,结构相对合理。

一体化教师3611人,占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6.72%,与国家重点以上技校一体化教师占比(65.87%)相当。

技师和高级技师3059人,占20个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56.52%,与国家重点以上技校技师高级技师占比(58.24%)相当。

(2)从构成看,20个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培养规模总体上相适应。20个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其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与培养规模是否匹配?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应用了在专业设置中“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占比”和“专业毕业生占比”两个相互对照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取客观的结论。例如:通过调查,国家重点以上技校汽车维修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11.49%,国家重点以上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毕业生总数(85112人)的9.37%,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占比大于等于专业毕业生占比,师资与培养规模匹配。由此类推20个专业,多数专业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与培养规模是适应的。

4.15大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构成情况

(1)数量及构成。按照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订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15大类专业进行统计,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人数及占国家重点以上技校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比例:01机械类1507人,占21.93%;02电工电子类1425人,占20.73%;03信息类1103人,占16.05%;04交通类1073人,占15.61%;05类服务类275人,占4%;06财经商贸类703人,占10.23%;07农业类44人,占0.64%;08能源类21人,占0.31%;09化工类83人,占1.21%;10冶金类18人,占0.26%;11建筑类59人,占0.86%;12轻工类165人,占2.40%;13医药类33人,占0.48%;14文化艺术类143人,占2.08%;15其他22人,占3.21%。

(2)分布比例与培养规模基本一致。15大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与2013年广东省技工院校培养规模相比,多数大类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分布比例与培养学生分布比例基本一致。

三、存在问题

1.部分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缺乏

从总量上看,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并不少,一体化教师占比(35.19%)以及技师、高级技师占比(58.24%)数据符合国家重点技工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的标准要求,但部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是缺乏的。

(1)电子商务、会计、汽车检测、机电一体化、商务文秘、现代物流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少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小于这些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比例,专业师资与培养规模不匹配。

(2)饭店(酒店)服务、市场营销、幼儿教育、现代物流等专业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根据20个主要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职称调查统计,个别专业如饭店(酒店)服务、市场营销,没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有的专业如幼儿教育、现代物流,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只有1~2人,明显偏少。

(3)交通类、财经商贸类、轻工类、建筑类、农业类等大类专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不足。从构成看,少数大类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培养规模不适应,师资跟不上培养规模发展步伐,需要补充师资力量。

2.部分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学历、技能、职称等基本素质亟待提高

调查发现,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学历、技能、教师上岗资格、职称等基本素质较低,与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的教师要求不相称。数据显示,6.34%的实习指导教师是中专及以下学历,学历层次较低;17.45%的实习指导教师仅有中级工及以下技能;19.8%无教师上岗资格,未能持证上岗,实习指导工作难以保证。初级实习指导教师及以下的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45%。

3.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1)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据调查,33%来自企业和技工院校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工艺技术以及丰富的实习指导经验,但较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技能较薄弱。

(2)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据反映,63%来自大专以上院校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尤其是年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没有熟练掌握本专业工艺技术和专业技能。

(3)实习指导教师解决实习工厂和生产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弱。调查得知,只有24%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较少达到每年两个月的要求。一些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工厂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工艺难题束手无策,不认识本专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

4.实习指导教师保障制度欠缺

笔者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中了解到,公办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逢进必考”,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学历大专或高技以上。技工院校对一些特色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引进受到限制。

技工院校编制标准限制了人才发展。数据显示,不在编的实习指导教师占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38.4%。不在编与在编实习指导教师工资待遇相差较大,严重影响不在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

有的技校实习指导教师课酬标准、职称评聘、晋级提升等奖励机制也不尽合理,面向企业招聘专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制度没建立,将教师送到省外国外培训的机会偏少。

总之,学校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招聘、录用、激励、待遇等人事保障制度不足,这些问题存在多年,仍未根本解决。

四、对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技工院校培养熟练的技术技能人才,有一支专门从事实习指导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队伍,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申报评审标准,与教育部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指导课教师”是不同的。广东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课教师约占专任教师的4%,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约占专任教师的39%,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远比中等职业学校强。技工学校突出技能教学,强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必然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可见,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把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1.健全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

技工院校建立健全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对于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工院校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在课酬、研修、晋升、奖励制度等方面相对于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要有所倾斜和优惠,以激励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调动其积极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称评聘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职称制度是技工院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核心,要发挥职称的杠杆作用,推动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发展。从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受理的2011—2013年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职称评聘情况看,实习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通过人数所占比例都较低(23%左右)。技工院校要大力鼓励专兼职教师参加实习指导教师职称评聘,提升专业素质。

2.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技工院校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教师培训工作,每学期制订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研修培训、出国培训,造就一支业务精湛、技能娴熟的教师队伍。

3.建立企业实践基地,组织年轻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实践

年轻教师缺少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历,专业技能水平较差,已成共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要求: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为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技工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选择一些与技工院校专业对应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年轻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

4.改革实习指导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

从实习指导教师保障制度看,应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办学自主权,科学核定实习指导教师编制,合理制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准入条件,招聘具有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到学校任教,适应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要建立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聘请制度,在编制管理、职称评定、工资分配上制定相关规定,积极吸纳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型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对专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实习指导教师发展建立机制保障,激发教师自身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S].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关于加强技工学校及就业训练中心等职业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劳部发[1996]293号)[Z].1996

[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已评估分类技工院校概览[S].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导师制;工学结合;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70-01

0引言

导师制被公认是一种理念先进的学生指导制度,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其原指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的一种制度。高职院校导师制是在传统的导师制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学生管理特点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和教学管理模式。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学生专业辅导、实践指导、就业毕业指导全过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导师参与解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真正能够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高职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工学结合的认知,职业意识淡薄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它是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强调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它是改变传统仅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然而,经过我国十多年传统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中小学教育后,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工学结合这种教育模式,表面上表现出接受和积极的态度,但事实上,仍有不少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工学结合涵义及其重要性,未能以实际行动主动落实工学结合。在工作中,甚至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表现出缺乏爱岗敬业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不遵守企业基本的工作制度等。

1.2 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盲目选择工作岗位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实施前,不少学生对企业及行业了解不够,加上多数学生在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较为随意、盲目的选择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

1.3 心理跨度较大,缺乏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工学结合过程中,用人单位己完全按照员工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较难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2工学结合中推行导师制的作用

2.1 强化岗前教育,确保工学结合实施①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避免盲目选择工作岗位。课题组试点实施的导师制强调导师应从高职学生入校的第一年起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仅在三年级进行的做法。导师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三年间的指导全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及所学专业性质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也将有利于避免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盲目选择工作岗位的现象,同时,让学生对现阶段工学结合有目标、对未来学习有方向,增加了学习及工作的热情与主动。②普及企业文化,端正工作态度。学生实习前,导师通过对学生介绍相关企业的企业精神、理念、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了解企业和相关行业基本情况,使学生逐渐接受企业的文化,明确企业基本职业技能要求,端正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符合企业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③加强岗前专业技能辅导,适应企业职业技能要求。导师对学生的岗前专业技能强化指导,能够使学生技能从入门或会用的级别达到熟练的级别。导师在了解所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企业要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配合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制定基本技能强化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些课程和项目,确保学生上岗前能基本具备企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从而增强学生顶岗工作的自信心。

2.2 加强岗中联系,提升工学结合效果①参与学生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课题组试点实施的导师制强调符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导师对学生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全程、全方位参与学生实践。导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专业技能需求,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②指导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学生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如专业技能问题、不适应问题、安全问题、纪律问题、待遇问题等。导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缓解学生的各种压力,鼓励学生安心实践,提高工学结合效果。③有利于学生管理。导师制强调导师以“导”为主,区别于传统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以“管”为主的学生教育模式,因此,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遇到问题更易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导师将学生的学业发展与日常管理联系起来,对学生管理起到补充和加强的作用。

2.3 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①总结工学结合经验,制定学习新计划。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后,导师往往会及时组织召开经验座谈会,交流学习工作感触,了解工学结合的成果,帮助学生分析,指导学生写作总结报告。同时,结合学生的工作经历、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师帮助学生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工学结合的意义,并将工学结合的经历和体验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②导师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学生由于实际地参与相关工作,就会发现问题,问题产生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解决,这样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学习过程中,导师开展经常性的、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因材施教,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导师指导贯穿于工学结合实施的全过程,延伸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空间与时间,既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又提升工学结合的实施效果,对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亦起到积极作用。导师制的实施,完全符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目标,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院校;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92-03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高峰的到来,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逐渐形成的良好就业立体建设体系,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急剧增加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仍导致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有明显下滑的趋势;同时,从近两年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中发现,多数毕业生出现对首次就业不满意、跳槽频繁、职业发展目标迷茫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稳定的职业指导体系,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1.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也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未能对职业指导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等仍阻碍着职业指导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

2.职业指导课程缺乏全程性指导和落实。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正确择业、成功就业、稳定从业。这就要求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每个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为了促使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重视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学方法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上也未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节数等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院校课程开设过晚,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地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仅注重于提高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技能技巧的内容方面,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帮助很少,使得很多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规划,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初衷有所分离,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职(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

3.职业指导工作团队的专业化仍需进一步提高。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职业指导师资匮乏和专业素质不高仍是个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大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成立专业的教师团队,上职业指导课的老师往往身兼数职,承担多种工作,无法专心致力于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不高,专业师资缺乏,多数职业院校采用就业干事、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等直接承担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情况会造成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除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水平不高,缺乏对就业市场了解等问题。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兴课程。不但要求教师对社会敏锐的关注,还与管理学、礼仪学、心理学、职业规划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密不可分。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也与职业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信息掌握及实战经验也有非常大的关系,而单一知识结构的老师并不能胜任如此广泛的学科知识要求。

4.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跟上。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构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许多实践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和进展。然而,当前我国整个高职教育职业指导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还处在探索阶段,且目前有限的理论探索远远无法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比如对高职学生就业的特点和规律的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高职学生就业原则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透彻,无法系统的对职业指导工作进行理论指导,职业指导工作尚未达到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职生职业指导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具备系统性和自身特色。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转变观念,实现职业指导制度化。通过观念的转变,达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职业指导的要求,并能提高职业指导的覆盖面以及多样化。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对职业指导课程的计划和职业指导过程主要环节的要求列入当年《就业工作评建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二级学院的院长签订责任状,此举不但明确职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和要求,还对整个职业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同时,还明确规定经费的专项使用,确保经费的支持。通过形成职业指导的制度化,使得职业指导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首先要调整的是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安排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课时的同时,做好本门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设置安排。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指导课结合学生第三年在外定岗的特点,把60个课时安排在前四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大学生活适应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教育。第二学期则着重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培养,第三个学期学生求职技巧的培养和提高,第四个学期则进行就业程序、法规政策的指导。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框架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知识积累和技能的体系。其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还需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比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将“场景模拟、模拟招聘”等环节化解成一个一个实训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项目,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活动促进学生意识的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参加讲座,带领学生赴人才市场或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学习等,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企业、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战技能的提升。

3.优化教师团队,实现职业指导专业化、全员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职业指导专业技能的专兼职工作团队。首先,不断完善校、院级两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机制,使学院级领导小组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加大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免费选送十几名优秀的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考试,来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由已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老师来制定本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规划,并对任课老师进行职业指导培训,带领、指导全校教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形成职业指导专业化。同时,聘请著名教育专家和学者、企业家、成功创业者、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等担任兼职职业指导师,这支队伍实践经验丰富、说服力强,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再次,利用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跟踪与管理的机会,组织职业指导教师到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深入招聘市场体验就业与择业的过程,从而提高职业指导教师实践素质,真正成为学生的“业师”。最后,学校积极树立全员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识,要求任课教师在上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影响,适时引导学生养成合理的职业理想,以过硬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并教给学生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4.注重研究总结,实现职业指导科研化。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地总结、研究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来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可以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申请课题组织人员研究等方式来实现职业指导的科研化。其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回访毕业生,到企业调研等方式,形成调研报告,为职业指导课形成第一手有利资料。再次,要求职业指导课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借鉴,并善于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提高科研能力,为职业指导课的发展添砖加瓦。2011年底通过对我校近300名学生的职业指导认知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开展职业指导对他们的一生都非常重要;83%的学生认可学校现行的职业指导方式及职业指导课程模块,认为比较有特色,对自己以后就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75%的学生认可教师职业指导教学水平;73%的学生认为职业指导课程的考核方式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就业技巧及相关能力。由此可见,本文介绍的经验及做法对学生职业指导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我们在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整体建设时,除了在校内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将教学知识实践化,将实践经验课堂化,构建起能培养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艳蔚,芦永刚.创新机制,大力开展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J].职业,2009,(24):118-120.

[2]马彦.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高校职业指导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53-55.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土建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46-02

一、引言

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一大亮点,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土建军工类专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地域分散、项目多样、变换频繁等缺点,因此,如何建立可行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而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共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指导不到位,日常管理难度大

目前高职院校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时间有限,多数只是针对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与企业的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而且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岗位不稳定、人员较分散,要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指导,困难较大。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数量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各专业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般是辅导员和少数专业老师,这些老师还担任其它班级的授课任务,实习指导往往不到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就弱化了。

(二)实习地域分散,集中实习难度大

土建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造价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和少数的监理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现场。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1]。

(三)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顶岗实习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往往在开始的进行阶段安排的井然有条,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2]。对于学生顶岗实习到底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未形成科学的办法。

三、解决的对策

(一)建立顶岗实习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组织与管理

1、设立独立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1)学院成立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各项实训工作;(2)系部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负责本系各专业顶岗实习的领导、组织、安排、协调、考核评价等工作;(3)每班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

2、建设配套文件,完善责任制度

结合土建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制定顶岗实纲、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协议书、成绩考核评定办法等格式文件,并设计编印顶岗实习学生手册和顶岗实习教师手册。

(二)搭建顶岗实习沟通平台,实现过程监控

考虑到顶岗实习校企之间的实际情况,需要引入一套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在线管理控制系统[3]。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适用性强、高性能、易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学校、学生和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基本信息的提交和反馈。考虑到部分学生工作过程中无法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新增了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接入该平台,保证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信息查询和提交实习报告[4]。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作用如下:1、便于掌握顶岗实习教学基本信息:通过查询可实时了解指导老师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学生顶岗单位基本信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信息等;2、便于掌握顶岗实习教学动态信息:(1)学生实习单位的动态信息。如:实习单位的变更与调整;(2)学生和老师沟通的动态信息。如:周记批阅、老师布置作业、师生交流等;(3)系部根据信息实现动态管理。摸清学生的顶岗情况,通过不同区域、岗位危险程度分类,可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区域分布情况,及时探望,并对实习单位和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3、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为信息提供平台,加强沟通交流。

(三)建立实习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增强指导教师责任感

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指导教师是关键,建立和实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还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推进教学改革,激励和督促教师实践能力,稳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使每个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程都有了信息记录,使实习指导工作得到了有效的监督,也有利于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业绩。另外,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考核(测评)表,由学生、系、督导室和教务处从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准备工作、过程管理等方面分别对指导教师进行(测评)考核。

(四)制定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制定顶岗实习学生成绩的考核和标准,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考核滞后、考核形式单一的不合理现象,更加注重过程指导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一)顶岗实习考核的依据: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单位考核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考核表和顶岗实习与答辩成绩综合评定表。(二)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1、校内指导教师考核占总成绩的15%;2、校外实习单位考核占总成绩的10%;3、实习手册占总成绩的10%;4、实习论文占总成绩的15%;5、实习工程成果占总成绩的20%;6、毕业答辩占总成绩的30%。

四、小结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高职教育不断探索的一项前沿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责任制度和运作机制,提高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徐广舒.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

[2]何晓升.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浅析[J].河南化工,2008,(25).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十余年来,高校职业指导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免费论文。但是,囿于人力、物力、理念及历史的原因,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仍主要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政策指导和信息等行政事务上,与国际化的生涯发展辅导服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组织机构不太健全、职责不是很明晰,理论研究也不深入、工作较肤浅,职业指导队伍构成不合理、素质不够高,整个职业指导工作尚未形成体系。据调查,在校大学生对高校职业指导服务的现实需求非常迫切,大学生对于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知晓度、接受职业指导服务的频率以及对职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不理想。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服务需求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加快建立我国学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2)。

一、组织体系

高校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组织机构应分为学校、学院两级,校级职业指导服务机构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牵头,以及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3),主要工作职责应包括:

1.组建校级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指导二级学院成立职业指导队伍;制订全校职业指导老师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培训;

2.制定全校职业指导服务计划和目标,指导各学院制定职业指导课授课计划。这一工作职责对应以下工作任务:为全校学生制定职业指导和咨询计划;根据就业市场与就业形势,制定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讲座的组织计划;

3.负责职业生涯指导、咨询、心理辅导的具体开展。主要包括:进行职业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提供必要的职业素质测评,分析结果并提供专业建议;

4.组织职业生涯课、职业生涯讲座、论坛等。这一工作职责包括:负责实施全校的职业生涯课程,宣传职业知识与就业政策和形势;开展职业训练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反馈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修改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5.组织职业指导相关科学研究。编制或选择职业生涯教材,开拓职业训练项目,调查各层次学生对职业生涯指导的需求,评估职业指导效果;分析每年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进行就业理论研究,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课题研究,总结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并形成文字;

6.定期对全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院级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应由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领导牵头,办公室有关人员、辅导员和相关专职教师组成,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1.宣传就业政策和法规;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和职业指导活动;

3.开设有学院专业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辅助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引导学生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行为;

4.协助学校开展各项职业指导工作;

5.进行职业指导相关的科学研究,调查本学院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评估职业指导效果,总结职业指导实践经验并形成文字,为校级职业指导部门提供参考。

二、师资构成体系

由于职业指导服务在高校还没形成成熟的体系,学校专职从事职业指导的师资严重不足,结合职业指导服务的特殊性,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建设。

1.培养高素质的专职职业指导师资

从长远来看,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提升需要有专家型人员的研究作为支撑,而这种人员的培养需要专门的时间、系统的课程设置。一方面,高校可以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专职老师进行1-2年的集中培训后上岗;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支持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和人才测评、心理测评技术学习,将他们的直接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鼓励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道路,从而形成学校专职的职业指导师资。

2.组织校内兼职职业指导教师

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师资源,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教师作为兼职职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授课,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对于兼职的职业指导教师,学校可以在授课时数、职称评定、科研认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全员参与”局面的形成。

3.聘请校外专家充实职业指导师资

聘请社会人事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组织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功校友和企业人士以及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作为学校职业指导师资的有力补充。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特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和求职过程中的技巧,不但可以丰富学校职业指导的形式,也能与社会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推进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学生的成功就业。免费论文。

三、师资培训体系

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关键在师资,目前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老师以兼职居多,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大多并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就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起来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队伍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长计议,宜采用不同模式培训不同层次的人员,满足职业指导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工作需要。

1.专家型职业指导人员应脱产培养。专职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应进行脱产学习,并要求学习结束后能够获得职业指导专业人员从业证书,进一步能够在职业指导实际案例达到标准时获得专家资格证书。专家型职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投入多,所以短时间内能培训出来的人数比较有限;

2.操作型职业指导人员可在职培训。操作型职业指导人员的需求很大,可由辅导员担任。免费论文。辅导员数量大,分布广,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对于他们的培训宜采用递进式,边实践边培训,每期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培训的周期一般在一到两年;

3.管理型职业指导人员的短期培训。职业指导的管理人员也需要了解一些职业指导的内容,对于他们的培训以短期为主,侧重于职业指导的宏观把握。

此外,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在学校中人数不多,而且很分散,高校宜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在工作中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建华,刘煦.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的现状及其需求分析—来自广东省4所高校的调查.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94~96.

[2]陈嘉聪.广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科技信息.2010,(1):45~46.

[3]龚根法,朱建民.试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新体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5):54~56.
平顶山市金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平台网络留痕系统

学员者姓名:

对外不显示全名。
身份证号:

对外不显示全部信息。
手机号:

对外不显示全名。
留痕内容:   

 

学习留痕显示区

       学员留痕者:****鑫 3706****63 ****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5-11 19:41:14
---------------------------------------------------------------------------
       学员留痕者:****晶 1102****20 ****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3-10 10:10:12
---------------------------------------------------------------------------
共有2条数据 页次1/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